2014年8月2日星期六

柔佛华侨公所会长陈合吉的故居!

    今日(2014 82日),中午时分,在新山文史工作者张礼铭先生的带领下,我与他前往位于DANGA BAY 海边,马来式自助餐后方的破建筑物,据张先生指出,这是柔佛华侨公所会长陈合吉的故居。此建筑物背山面海(以后是背山面高楼)的“风水位”,长约半英格大,为两层式建筑物,近四合院建筑风格,其面积能和黄亚福故居比较,从外墙至正门为庭院,正门上方隐约显示邵廬二字,在“邵庐”的上方还有已褪色的国民党徽章,内部有左右房间及厨房等宽敞的空间。

    
陈合吉故居入口。



       陈合吉(1890-1942),祖籍潮州澄海。17岁时来到马来亚,最初在其兄设于新山蔡市的摊位帮手,不久后开杂货店,店名陈合兴,经营有道致富,后推举为柔佛华侨公所(今新山中华公会的前身)主席、宽柔学校董事长、柔佛潮州八邑会馆会长。193777日卢沟桥事变后,陈合吉被推选为新山市区筹赈会主席、柔佛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财政。1942128日,日军攻陷吉兰丹外海,接着逐渐侵略马来半岛,陈合吉因与日军对立,被日军追捕之重要人物,当时陈合吉原是想把陈合兴店内的物资和家眷,迁移到三个地点,即柔佛海皮路四英哩(士姑来四英哩)的“邵庐”、士乃十七英哩的自己拥有的园丘及离市区六英哩的德林园。由于“邵庐”在海峡旁,处于炮火范围,陈氏家属以后再迁往德林园。可惜陈合吉及家人无论逃到哪里避难,都难逃日军追捕,1942227日,其一家19口被处死,遗骸在1947411日,被发现在今新山大钟楼的附近。


陈合吉遗像。


        从上述所言,陈合吉曾想把家眷在日军侵略时移到柔佛海皮路四英哩(士姑来四英哩)的“邵庐”故居内,根据今日的初步田调,故居正门上方隐约显示“邵廬”二字,在“邵庐”的上方还有已褪色的“国民党”徽章(当时华社认可的国家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的徽章是国民党徽章),加之其地理位置位于四哩半海边,潘醒农《马来亚潮侨通鉴》记载其屋““邵庐”位于王宫附近(就在今苏丹行宫,王冠装饰的右侧),此建筑物应是陈合吉故居。
正门上方已褪色的国民党标志。

 
正门上方隐约显示邵廬二字。


       然而,因是初步考察,尚未知道“邵庐”的建立年份,同时因“邵庐”前方现是马来式自助餐馆,“邵庐”的后方为厨房,“邵廬”的庭院满是垃圾、煤气炉,加之多年未管理,榕树盘根,自然与人为不断破坏“邵廬”,甚为可惜。倒是正在煮菜的马来妇女,有趣的问我,里面有鬼吗?(dalam ada hantu, sini ada hantu) 农历七月,到旧建筑,有鬼无鬼,心中知。(冷风吹过)

从庭院观正门,处处垃圾。

邵廬内一角。

邵廬”的后方,其旁为马来餐馆的厨房。

邵廬”外墙。

邵廬”后方的现代厨房。
邵廬”外墙前,为停车厂。
马来妇女在做菜,看见有人拍他们,可爱摆POSE 拍照。



参考资料:
1) 李浩财<新山故侨领>,赖益盛义务主编《新山中华公会75周年纪念史料专辑》(新山:新山中华公会,1999年),页396-398

2  ) 潘醒农《马来亚潮侨通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