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2日星期日

从绵裕亭伯公庙略谈镇守义山与主持潮人丧礼习俗的感天大帝伯公

       2014317日(一)中午12点,绵裕亭伯公庙在新山中华公会会长拿督陈联顺带领理事会成员及义山管委会委员等的见证下 ,举行开光及启用仪式,伯公庙内供奉感天大帝伯公。

   

新山中华公会绵裕亭大伯公庙正式启用,宽阔的空间相信得以容纳更多扫墓者到访参拜。前排左三起为萧进才,叶沅明、陈联顺、郑金财及李富新。(图片载自网络)


绵裕亭新伯公庙的感天大帝武伯公新旧神像



        感天大帝在潮汕地区,被民间崇奉为伯公,具有镇山、镇兽的神职。1820世纪初,潮人移民将感天大帝伯公信仰带入廖內群岛、新加坡与柔佛,作为开发原始森林,种植经济作物时,主持开山、镇压猛兽的神明,同时有镇守义山的神职。


陈厝港感天大帝伯公,具有镇压猛兽神职
    

         柔佛新山的绵裕亭,是早年新山华社的主要义山之一。1861年,已有潮州籍人士葬於此。1885年,柔佛苏丹阿布峇卡御赐绵裕亭土地作为华人义山之用。18851920年,埋藏在绵裕亭的逝者中多为潮州人。在绵裕亭山腳下(现为绵裕亭入口处外的交通灯处),原有一处伯公庙,奉祀潮人的感天大帝伯公(又称山伯公或武伯公),据传绵裕亭作为义山时,已经存在。由於绵裕亭位於市郊,早年有老虎等野兽出沒,因此需要山伯公(又称“武伯公”)来镇山。


       伯公庙的地段在1970年代被州政府划定为征用地,1976426日,星洲日报报道新山中华公会在召集各华人注册社联席会上,一致通过在义兴路旧义山(指绵裕亭)兴建殡仪馆及重建伯公庙之工程。1978年,政府征用伯公庙地段,由新山中华公會管辖的绵裕亭伯公庙及内置伯公神像,从山脚搬迁绵裕亭殡仪馆內6号亭内。

绵裕亭的感天大帝神像
                                                              

绵裕亭内的殡仪馆,现由新山中华公会管辖


                               

 
1976年4月25日,星洲日报报道新山中华公会议决建立殡仪馆及重建伯公庙
       另,据新山从事殡藏服务多年的人士指出,早年新山潮人过世,孝子必须到柔佛古庙向速报老爷(报地头)、皇令爷及感天大帝伯公报上逝者姓名、岁数、何时过世,並到古庙后方的井水,向水龙公、水龙母买水,为逝者净身,才能将逝者躯体放入棺木。自19783月,绵裕亭殡仪馆启用后,报地官的仪式转变在绵裕亭6号亭进行报地头伯公(感天大帝),买水仪式在殡仪馆附近有水管流出水的地方进行。当报完地头伯公后,才能将棺木抬进殡仪馆內,进行其他仪式,此习俗至今仍在流传。

    上述的习俗在新加坡亦有流传,如临近樟宜的华山路,1985年前曾有一处华山亭义山,墓主多为潮人,其伯公庙主祀感天大帝。华山亭伯公香火源自於主要为潮人奉祀的加冷桥头感天大帝联谊会,该会现存最早文物为光绪二年(1876)岁次丙子桂月吉日、义安保障、众司事仝敬的牌匾。自华山亭因建屋发展下,被迁山后,华山亭伯公神像就安置在加冷桥头感天大帝联谊会会所。又,创立於1940年代,现位于韭菜芭葱茅园九皇宮,主祀九皇大帝、潮人崇奉的感天大帝和宋大峰祖師,当地潮州人在过世后,后人会向感天大帝报地头。

加冷桥头感天大帝联谊会光绪二年(1876)岁次丙子桂月吉日、义安保障、众司事仝敬的牌匾。


    在寻访廖内、新加坡、柔佛华人义山的伯公庙,我们常见到以祥和面容、手持龙仗的福德正神或土地公造型的伯公作为镇守义山的伯公。然而,以持剑、武将造型的感天大帝作为义山的伯公仅占少数,這与潮州墓群为主的义山和潮汕感天大帝伯公具有开山、镇山的神职有所关联。

     今日,绵裕亭新建立的伯公庙启用,将再次应证源自于潮汕报地头伯公的习俗,在海外的延续,提供文史工作者一个研究潮汕文化的重要平台。


完稿、修订于2014530
参考资料:
1、萧开富<镇守义山与主持丧礼习俗的潮州伯公>,刊登于《星洲日报。大柔佛。A版,大家谈》,2014119日,页17.
2、谭慧娴整理<新山中华公会属下绵裕亭义山>,收载于赖益盛义务主编《新山中华公会75周年纪念史料特刊》(新山:新山中华公会,1999年),页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