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6日星期三

陈厝港的华人义山与墓碑汇整(一):陈厝港华人义山的位置

小引:

        1844年,柔佛义兴公司首领,祖籍潮州潮安东凤乡的陈开顺,在天猛公依不拉欣号召在柔佛州境内推行港主制度,率众来到距离新山市区16公里处的地不佬河中流,开辟陈厝港,种植甘蜜、胡椒、开发市镇。1844年至1855年,陈厝港曾经是柔佛州的行政中心,人口多达数千人。[1]然而,陈厝港开发初期,是个未驯化的森林地,野兽、疾病的威胁开荒者不在话下,况且人固有一死,入土为安,逝者安息是为大事,在陈厝港曾经有义山特别埋藏已故的开荒者或者当地居民。

     因此,,笔者欲通过《陈厝港的华人义山与墓碑汇整》几篇小文对陈厝港义山的实地考察和对清代、民国墓的拓碑,加之档案局文献、地方史料的整理,对陈厝港的华人义山与墓碑进行资料汇整。

   陈厝港华人义山的位置

       2014310日,笔者前往陈厝港灵山宫请求玄天上帝让笔者找到陈厝港古墓,大老爷真的显灵,让我遇到住在灵山宫正对面的一户人家甘垂安老先生。甘垂安,祖籍海南,今年63岁,在我表明自己也是SUKI人后,我好奇询问以前陈厝港有古墓吗?他说有,并带我去到离陈厝港约3公里处的班兰义山。在临近大路旁处,有一个显眼的墓碑,书写甲辰年(1964)正月二十八日重修,陈厝港男女百姓總墳,甘家成  ”。

陳厝港男女百姓總墳 甲辰年(1964)正月二十八日 甘家成 立
     此墓碑后面有着近50个,排列成五排的墓碑,其中好几个墓碑写着氵月(墓主或是天地會,義興的成員)、,很显然的是我要找的古墓碑。
班蘭義山內的清朝、氵月”墓、民國古墓墓碑
清 同治三年二月(1864)海邑(潮安)陳孝惠、林勤儉墓,1864年的墓是目前拓碑记录中最早的墓。

    过后,甘先生带我来到灵山宫附近的大型電纜工厂,指着地势高的工厂,提到刚刚看见的墓碑,是当年因發展屋業和工厂的建立,要铲平“乱葬岗”,陈厝港居民洪德荣和他等人前往这座“乱葬岗”将可以找到的墓的墓碑集合起来,之后一起安置在班兰义山内,而立陈厝港男女百姓總墳的甘家成。,正是甘垂龙的父亲,总墓的设立意指代表全部原在乱葬岗的墓群有个寄宿。

甘垂安先生指出墓碑的原址,现已发展成电缆制作工厂,其后方则发展成住宅区。


   
       根据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在《义兴史料展》收集柔佛州档案局资料显示,陈厝港华社联合在1916年曾经向柔佛州政府申请华人义山地段,地段是地不佬河的东岸,是苏丹的保留地(SULTAN RESERVE),土地编号是G.L.& M NO. 3447/1916 ,联署盖章的约有26个会馆、公司、人名,包括:陈厝港琼州会馆、云生堂、邢定亿、李亚景、薛亚贵、叶衍详、黄昌运、符(?)、广裕号、恒兴号、同志兴、源和利、(裕)益(强)、黄(头)光、合兴号、陈厝港同美公司、()泰隆、益锦()、陈厝港(福)源号、广泰源、郑受隆、黄佩昌、张(韦)轩、游澄殷、协丰号、广源号等。(注,挂号内的字或空置为不确认的字),只是这项申请应是不获批准。笔者推测陈厝港华社申请的义山应该就是指甘先生指出的乱藏岗。此地背山面水(地不佬河),是块适合埋藏先贤的风水地。


1916年陈厝港华社代表呼请政府拨地供设立义山的申请信件

1916年陈厝港华社代表呼请政府拨地供设立义山的位置,是苏丹的保留地(SULTAN RESERVE),见靠右方,SULTAN RESERVE旁的正方格内。编号是3447/1996,图中的342及344地段或许就是今日的灵山宫、陈厝港海南会馆地段。

1916年陈厝港华社代表呼请政府拨地供设立义山(盖章),其中还在的应当是陈厝港海南会馆。

         由吴华主编的《陈厝港方志》,第57页,提到当地居民洪德荣口述历史的谈话记录(2001924日),摘录如下

         “陈开顺的墓碑:洪德荣说以前福林园(位于陈厝港附近,今为住宅区)还没发展的时候,他常到树胶园去,当时福林园还有一个大概是半公里的战壕。在战壕旁边不远就有一些墓碑,其中一个墓碑,还很清楚的记得是写着港主陈开顺之墓,那是大概是3040年前(编按:应指1960-1970年代)。当时那个墓碑已没有人去上香。洪德荣曾携香往拜。若要说出陈开顺墓的位置,大概是算五里坡的地方,不过现在全部都是房屋,也没有办法去记得是哪一带了。而当时那边附近的墓群是零零散散的,主要是陈开顺的墓会比较大,年代则没印象,也没有立墓人,而直到最近,发展商来发展这个福利园的时候,曾将这些墓碑遗骸捡拾,集中葬在乌鲁槽的华人义山。洪德荣等人曾前往寻找,但都找不到。[2]


     综观上述所言,洪德荣和甘垂安的口述及实地考察所言,陈厝港灵山宫后山地带,在未发展工厂、房屋前,是个高度适中,并面河的义山地段,此座义山虽没获得官方认可,但却是早年陈厝港居民埋藏的重要地方,由于未规划,墓群都是零散式的(这点将在下几篇中细说)。在柔佛州港主制度时期,一般港区内的庙宇、墓地、市镇、学校相互毗邻,如乌鲁地南中林港、麻坡玉射港,陈厝港也是如此。

参考资料:
[1]吴华《陈厝港方志》(新山:新山中华公会教育委员会,20063月),页VII-VIII
          

2]吴华《陈厝港方志》(新山:新山中华公会教育委员会,20063月),页57-58 。

本文完稿、修订于2014年7月16日。

2014年7月14日星期一

陈厝港的两个三语老街牌


        20114月,笔者曾撰写过一篇《陈厝港的三语老街牌》,当时主要是以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二楼展厅,展示陈厝港居民苏联六先生展借一个刻有“惹难港下咭唧”的华文街牌。这街牌指出“惹难港下咭唧”是陈厝港支路JALAN KANGAR KECHIL的音译。这个华文街牌还与爪夷文、马来文JALAN KANGKA KECHIL共同刻写在一块老旧的木板上。
       据当年五十三岁的陈厝港居民洪德荣先生的口述,他小时看到这个街牌已经破烂了,因此他相信街牌具有百年的历史。二十多年前,因支柱街牌的铁钉生锈、腐蚀而从墙上脱落于地。而后,当地居民将它存放在灵山宫内。

     
刻有爪夷文、马来文JALAN KANGKA KECHIL“惹难港下咭唧”的路牌,现收藏在灵山宫内。
       洪先生还提到,在陈厝港的主要大街JALAN KANGKAR TERBAU,早年还有一个刻有爪夷文、马来文KANGKA TERBAU  和华文“更加地马留”的木制街牌,可惜今已遗失。2014616日,在现任陈厝港华裔村长吴添成的带领下,笔者和他前往陈厝港地不佬河东岸的村庄,找到刻有爪夷文、马来文KANGKA TERBAU  和华文“更加地马留”的石制路牌。现此路牌竖立在一户马来同胞家旁,吴村长提起他曾经问过这户人家的七十来岁的长者,长者说此路牌小时候就在他家旁,直到现在还是在同个位置上。

        
刻有爪夷文、马来文KANGKA TERBAU  和华文“更加地马留”的石制路牌

现任陈厝港华裔村长与更加地马留三语路牌合影

        虽然无法辨识两个三语街牌的确实年份,但根据史料记载,1844年柔佛义兴公司首领陈开顺,取得柔佛州港主制度下的第二张港契。随后,他带领四千多名潮州先辈从新山士都兰河口沿着地不佬河溯游而上,来到陈厝港开垦,种植甘蜜、胡椒,逐步发展市镇,于新山市1855年开埠前,陈厝港成为柔佛州的行政中心。

       如今,一条河、四间百年庙宇、十多户人家、几排老旧不堪的店屋及几乎无人照顾的百年老墓为今日陈厝港凄凉没落的写照。


完稿、修订于2014714日。
参考资料:
1     吴华主编《陈厝港方志》(新山:新山中华公会教育委员会,20063月)。
2    萧开富<陈厝港的三语老街牌>,刊登于2011410日(日) 星洲日报大柔
   佛A版,页13 .